「本文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8月18日电一把铁锹、一个扫帚,这是他的必备工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就是双牌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一位平凡而又令人敬佩的“公路养护人”邓昌龙。
邓昌龙自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先后在永连公路百里口、红水岭、国道线双牌段尚仁里、司仙坳公路站担任站长,奋斗在一线近四十年,公路养护里程累计达七万余公里。先后获得“永州市公路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永州市十佳养路工人”“双牌县抗冰救灾畅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邓昌龙和同事的印象中,八十年代清理黄沙路面是他们工作以来最艰辛的一段时期,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公路上填坑、扫沙、清理路肩。“大风一刮就像沙漠里的龙卷风。”“每天下班只能看到一双眼睛。”邓昌龙和同事开玩笑似地回忆起那段“打飞土”的岁月。
年,邓昌龙和同事们在线铺设沥青路。当时由于设备技术的欠缺,只能采用人工炒沙的方法。邓昌龙和同事们穿着长袖长裤在两百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炒沙作业,“沥青铺筑在夏天进行是最好的,不但要在夏天进行,反而越热越好。”邓昌龙介绍道。
和公路打了将近40年交道的邓昌龙,从县城到乡镇,哪个地方有弯角,哪个地方上下坡较多,他都一清二楚。双牌县地处山区,每年到了雨季,水毁、泥石流塌方成了最大的隐患,每每这个时候,邓昌龙都要带领站班人员清早出门,锯树、清枝,保障路面畅通。“我们公路人吃进去的是灰,流出来的是汗,但是每天看着大大小小的车辆安全地从身边经过,我们很欣慰。”邓昌龙表示。
长年在工作中吸入大量灰尘,导致他的肺部出现了问题。当被问到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有没有产生过转行或转业的想法时,邓昌龙用略带嘶哑的嗓音说到:“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一直认为多做总有好处,没有坏处。”
年,作为一名党员的邓昌龙被调往上梧江瑶族乡山峰村任第一书记,进行扶贫工作。
在山峰村短暂任职的一年时间里,邓昌龙每日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宣传政策,因地制宜带领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生姜,帮助山峰村村民盘根元等三户结对扶贫对象脱贫。
谈及扶贫工作的艰辛,邓昌龙并无一句抱怨。“党和国家需要我,我义不容辞,能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我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有人说,“道路是社会进步的窗口,它编织着祖国的繁荣与昌盛”。对于公路人而言,“千条万条,道路运输线是第一条”。今年59岁的邓昌龙见证了双牌县公路事业近四十年来的发展与改变,也见证了公路发展对双牌县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这四十年来,他是双牌县公路事业发展的书写人、参与人与见证人。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颂歌赞词。在平凡岗位上,邓昌龙用自己的汗水,为公路事业增光添彩,在洒满前人汗水与足迹的地方,燃烧自己,奉献自己。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
邓昌龙和他的同事们是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却一直坚守在公路养护的事业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班为家、以路为业”的信念,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了新时代公路人的责任与担当。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在这大山深处的漫漫长路上,也许就是邓昌龙这群养路人一生的执着追求。(陈艺婷黄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