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霞灯村,卢红云在经过门前拱桥时,发现桥下一名流浪汉冻得瑟瑟发抖。她把这位陌生的老弟领回了家,从此家里吃饭就多了一副碗筷。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在夫妇俩无私照顾下,这名有着智力障碍的聋哑人成为了家里人。
9月14日,卢红云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我们两口子还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他饿着。”
在桥下“捡”回了陌生的“弟弟”
“年开春,特别冷。发现他时,他的手受了伤,蹲在桥下瑟瑟发抖,一脸惊恐,看着就让人心疼。”今年68岁的卢红云回忆,在把流浪汉领回家后,就尽力给他治伤。由于家中也不富裕,她和丈夫只能上山采草药,慢慢帮他治好。
流浪汉是一名聋哑人,原本就无法正常表达,照顾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他还是一名智力障碍者。眼看着流浪汉伤已经养好,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担心其家里人牵挂担忧,卢红云第一时间想到帮他寻找亲人。
“我们向村部反映了情况,想通过民*部门帮他找到亲人。明白了我们的想法,他就开始哭,无论如何也不肯跟人走。我们也不忍心硬把他送走,决定帮他找到家人前先照顾着。”卢红云说,她和丈夫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让他住下,家里吃什么他就有什么,不会让他饿着肚子。
没有血缘关系,却亲如一家人
“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觉得他比较黑,跟‘雷’(地方话)同音。于是给他起个名字,叫雷怡国。”多年来,尽管并未放弃为他寻亲,但卢红云和丈夫已经把雷怡国视作亲弟弟,耐心地教他洗脸、穿衣等简单的生活技能。每次遇到有晚辈对雷怡国不尊重,卢红云和丈夫都会马上制止,告诉孩子们“雷叔是个可怜人,无亲无故的,如果我们不关心他,他就更可怜了。雷叔是你们的长辈,需要你们一起来照顾他。”
26年过去了,孩子们已经长大,卢红云两口子也慢慢老了,雷怡国也彻底成为这个家的一部分。雷怡国爱干净,喜欢穿新衣服,尽管家中并不富有,卢红云总会尽力给“弟弟”添新衣。看着他穿戴喜欢的衣服、头巾,还自个扎辫子、画眉毛,家里人并不责怪,“只要他喜欢,开心就好。”
“他早把我们视为了一家人。有邻居来我家借东西,他看到了,都会固执地追着要回来。”卢红云笑着说,雷怡国虽然失智无法正常用语言表达,但看得懂大家的动作。经过家人不厌其烦的“培训”,学会了买东西,每次拿到零花钱,都会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瓜子吃,“儿子儿媳打工回来,都会给他零花钱,给他买新衣服。孙子孙女也非常孝顺,‘雷爷爷’叫得特亲。”
“雷叔人很好,我们早就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卢红云的儿子姜明明告诉记者,年冬天,雷怡国意外走失,全家人四处寻找,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将他寻回。年7月10日深夜,雷怡国突然捧着肚子在院子里哇哇乱叫,医院轮流照顾,“每次雷叔生病,爸妈都是全程陪护,生怕他被别人嫌弃。”
不愿去养老院,他喜欢家的温暖和快乐
“我找村支书反映雷怡国的事,希望帮他解决户口问题,没想到这事很快就批了。”卢红云欣喜地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弟弟”雷怡国顺利解决了户口问题,还落实了五保待遇。
对此,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霞灯村支部书记陶能善表示,考虑到雷怡国的特殊性,经过多方协调,村里通过申请把户籍落到了霞灯村,并申报特困供养人员,以便解决他的生活困难问题。
雷怡国不愿意去敬老院,他喜欢这个家,虽然懂得不多,他能感受到家人对他的爱。
26年如一日,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聋哑失智流浪汉,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如今,雷怡国还一直生活在卢红云家,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年龄,但大家知道,这个家有了他,便多出了一份温暖。
■记者杨昱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