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海峡隔不断乡思去台老兵潘高镜回到故乡老宅
TUhjnbcbe - 2021/8/24 2:02:00

每次看到这张历史照片,我都会禁不住一阵心悸——

潘高镜站在故乡老宅门前,忽然愣住了。(袁学*摄)

年12月29日上午10时,离别故土四十年之久的台湾退伍老兵潘高镜回到了家乡——浙江省舟山的马岙乡。

潘高镜穿得很正式,西装革履,还有一件呢子大衣,手里提着个旅行包,身板笔挺,浑不似个七十二岁的老人,更与当时当地乡民的装束迥然不同。

他凭借残留的记忆,加上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自家老宅。

在门口,思亲心切却又近乡情怯的他,足足站了五、六分钟。

在门里,有位老妪佝偻着身子,眯着眼睛,惊奇地凝视着这位似乎很是陌生的外来客。

很快,潘高镜知道了——这位老妪,是他的弟媳。

舟山人潘高镜,只是年两岸开放去台老兵回乡探亲后的首批返乡老兵之一。

年11月2日,对数以百万计的国民*去台老兵和其他大陆去台人员来说,是个盼望了近四十年的好日子。

从这一天起,中国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当时的报名登记盛况是“门口挤不进去,楼梯挤不上去”,当天办妥手续的就有一千三百多人,而七十二岁的潘高镜也不顾年迈,和一帮同僚一起接连几天排队,终于拿到了相关许可证件。

在潘高镜回乡之前两周,已经有首批在台老兵踏上了归乡之路。

他们的归乡之路,仅仅从地理上来说都很不容易——当时两岸别说飞机直航了,连从台湾本岛飞到金门再从金门乘船到厦门的“小三通”都未开通,老兵们大多只能选择从台湾本岛飞香港、从香港飞大陆大城市(如上海)再转飞各省家乡的曲折之路,更多的归乡人,还必须得经过飞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等等多种交通工具的转乘,疲累不堪。

然而,关山万里难阻赤子归心——一切一切的奔波辛苦,一切一切的曲折磨难,在老兵们于四十年后再见家乡父老、再见父母兄妹的激动面前,都会烟消云散。

即使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对他们的无尽思念中*归天国。

潘高镜就是这样:他没有能够再见到自己的父母。

跪在父母的墓前,七十二岁的他,老泪纵横。

年5月15日,潘高镜的浙江老乡、岱山县十三岁的初一学生姜思章,在回家路上被抓了丁,被强行押上了船,而与姜思章一道被送去台湾的,有一万三千名“壮丁”。

多年后,姜思章成了台湾“老兵返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回忆发起“老兵返乡运动”的初衷时,他说:老兵回乡虽是谁也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但老兵们已经不能再等,因为他们已经老了,再等下去,只有客死台湾,或者即便回了家也再也见不到父母亲人。

去台之初,有个驻扎在金门岛的年方二十岁的厦门籍士兵决心横渡台湾海峡逃回对岸家乡,不幸被潮汐推回了金门,负责审判他的*法官是山东菏泽籍老兵高秉涵,按照*法,他不得不判这个士兵死刑。

在被迫判处那个孩子死刑的同时,同样思乡心切的高秉涵暗想:若是我的家不是在山东而是也在对岸的厦门,我也早就游回去了!

年元旦,祖国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从即日起停止炮轰金门,并呼吁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行。

姜思章知道,回家的转机真正来了。

年,姜思章假借到香港看舅舅的名义,转道大陆多省市,连日舟车劳顿,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老家舟山,而他的老母亲早已在码头等候。船刚靠岸,姜思章就跳了出去,踉踉跄跄冲向母亲,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抱着母亲的腿纵情嚎啕。

两年后,高秉涵也冒险去了香港,见到了已经认不出模样的亲姐弟。

但他再也没能见到他的母亲。

已经有幸见过了亲娘的姜思章决心挺身而出,为更多的老兵们争取“回家”的权益。

年4月,姜思章和十七岁离家入伍的湖北房县籍老兵何文德等人共同组织成立了“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成员达六百多人,成为台湾最引人注目的返乡探亲团体。5月是母亲节,“促进会”组织老兵们在台北国父纪念馆集会,老兵们都身着白衬衫,正面写着“想家”,反面则写着“妈妈,我好想念你哟”,当整排的“想家”在台上一字排开,举起“骨肉隔绝四十年”、“白发娘,盼儿归”等标语牌时,台上台下上万名外省籍老兵哭成一片。

随着“促进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姜思章也像何文德那样,毅然决然跟太太办了离婚手续,为的是“一旦我被抓了,财产不用充公,妻子儿女还可以生活”。

与此同时,在祖国大陆,邓小平请美籍华人、陈纳德将*遗孀陈香梅女士转告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应该让那些已经在台湾的人回到大陆来探亲。

是年7月,大批老兵聚集在“国*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门口请愿,和安保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其时正在病榻上的蒋经国听闻此事后,决定立即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

10月15日,《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颁行,允许除现役*人及现任公职人员之外、在大陆有亲属的民众赴大陆探亲,一年可有一次,一次三个月,紧接着的次日,祖国大陆也迅速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11月初,台湾省红十字会开放办理探亲登记。

当年被迫判死厦门籍小兵的高秉涵,怀着赎罪之心,想寻找那个孩子的母亲向她谢罪并替那孩子尽孝,终究未果,后来,他先后很多次,把殁于台湾的山东菏泽籍单身同乡的骨灰盒,每个重达十公斤的,一个个背回大陆,让同乡们*归故里。

一共五十七个。

是的,生不能回乡,死也要*归家园。

年9月17日上午,三年前已经以九十九岁高龄去世的郑庆节,*归他曾热望回归的家乡——山东临沂。


  年,当时已经七十九岁高龄的郑庆节曾踏上故土,却发现妻儿都早已离世,然而家乡人的热情让郑庆节找到了家与亲人的感觉,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为家乡做善事上,每次回乡都捐钱建学校、办教育,汶川大地震时也积极捐款,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善长人翁”。年在台湾病逝前,他遗言想与长眠于家乡的妻子合葬,就在此时,热心人刘德文——高雄市祥和里里长,曾多次义务帮助护送多位大陆籍老兵骨灰回乡——再次挺身而出,帮助已经辞世的郑庆节完成了心愿,护送他的骨灰回到临沂,与其发妻合葬在一起。

手捧骨灰坛的站立者,就是台湾义人刘德文里长


  在刘德文心中,从来不觉得手中的老兵骨灰是已故的人,他会当他们还是活生生的长者,住旅馆会订双人房,一路上会将骨灰盒牢牢抱在怀里,一切只为圆老兵们的心愿。

抗战时曾任营长的湖南邵阳人易祥,年随*去台时,把妻子和两个幼子托付给自己的勤务兵——生于年的四川彭水(现属重庆)人庹长发,并在台湾再婚,又育有子女。庹长发云天高义,终生礼敬长官夫人,帮助抚养长官的两个孩子,直到年11月初,才在湖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千里归乡,叶落归根,最终在家乡仙逝。

而易祥在晚年亦与留在邵阳的妻儿和庹长发建立了书信联系。这种联系先是瞒着台湾妻儿的“偷偷摸摸”,“不慎”被发觉后,他的台湾儿女也经历了从不满、不解到释然、理解的心路历程,最终,在父亲去世多年之后,在与老家邵阳的同父异母双兄建立书信联系后,台湾的弟妹们最终归乡祭祖,易祥的思乡之情在跨越海峡两岸的几个儿女身上得到了动人的体现。

这是人情,更是天道。

——End——

欢迎点击页首的“蓝调旅行者”蓝色字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峡隔不断乡思去台老兵潘高镜回到故乡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