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位于湘江东源中下游,境内有大小河流58条,其中潇水双牌段全长78.8公里,水域面积5.5万亩,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双牌渔业发展的“资源库”,更是双牌经济社会发展的“聚宝盆”。全县禁捕水域涉及3镇4乡28个行政村。近年来,双牌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水域生态保护,坚决扛起保护母亲河的历史责任,对潇水水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治理修复,禁捕退捕有效落实,网箱养殖全面退出,执法监管综合推进,潇水水质进一步提升,渔类品种不断丰富,“鱼翔浅底、白鹭群飞”成为双牌潇水流域的靓丽风景。
工作体系集成化。一是高位推动抓落实。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及相关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各项工作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二是督考结合明责任。将禁捕退捕工作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河长制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县主导、镇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细化分解任务,建立事项清单,逐级压实责任,确保禁捕工作按要求有序推进;三是齐抓共管聚合力。将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充实执法队伍力量,持续开展综合业务培训,完善“县乡村”三级执法网络体系,为禁捕退捕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监管机制立体化。一是重点水域图上标。出台《双牌县重点水域禁捕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绘制了潇水河双牌段禁捕水域网格图,把任务压实到涉渔的3镇4乡28村84人,实现了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二是责任区域岸上巡。构建“专管+群管”禁渔监管的工作格局,推行“1名渔政员+4名护渔员”模式,从退捕渔民中选聘20人担任护渔员,组建“乡村二级网格长+渔政执法员+护渔员”的巡护队伍。定期组织召开全县护渔员培训会,以禁捕水域行政村为单元分配护渔员巡护责任区;三是禁渔水域天上看。年,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万元,建设“智慧渔政”系统平台,建立智慧渔政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县78公里禁捕监管水域共设置12个监控探头点,配置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每个探点实现半径3.5公里范围精准识别、高效监管,做到全县禁捕水域全流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生态恢复规范化。一是实施“网箱退养还湖”工程。年,县域禁捕水域内网箱养殖全部退出,共清退网箱养殖户69户,拆除网箱口,总面积6.4万余平方米;二是举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加和优化人工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近年来,双牌县每年组织开展专项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四大家鱼”鱼苗鱼种1亿尾以上,年首次人工放流光倒刺鲃鱼种10万尾,价值28万元;三是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坚持“谁损害谁赔偿,有损害必修复”原则,抓好渔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工作。组织实施了、年度渔业违法生态补偿人工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鱼种价值4.2万元。
禁捕执法常态化。一是联合执法禁捕捞。实现禁捕执法对象“五管住”,即管住船、管住岸、管住港、管住人、管住售。坚持联打联控、下沉执法,建立常态化巡查执法机制,年,全县共开展渔政联合执法行动35次;禁捕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执法车辆辆次、执法船艘次,检查渔具商店24家/次,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21宗,其中移送公安机关9宗,行刑移送犯罪嫌疑人9名;二是规范管理禁垂钓。出台《双牌县天然水域垂钓管理办法》,依法划定禁钓区,共竖立永久性禁钓宣传标识牌56块,发放禁钓宣传资料余份。合理设置垂钓区,严格实行“一人一杆一钩”规定。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垂钓专项行动,劝离劝阻违规垂钓行为余起,立案查处8起。三是管控源头禁交易。以“打非断链”为抓手,严格规范和整治涉鱼市场准入、销售交易、广告宣传等经营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建立从水面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从根本上斩断非法捕捞、运输和销售的产业利益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