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出自《论语》。这种人生态度和境界,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人争相追求。明朝一个叫徐霞客的人,则算得上是践行这种人生态度最彻底和挥洒自如的。他洋洋洒洒一本近百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让后来人,仿佛看到四百年前他纵情山水的身影。
“余闻永州南二十五里有淡岩之胜,欲一游焉。不意舟行五十里而问之,犹在前也。计当明晨过其下,而舟人莽不肯待。余念陆近而水远,不若听其去,而从陆蹑之,舟人乃首肯。
(崇祯十年,公元年三月)十五日,五更闻雨声泠泠,达旦雷雨大作。不为阻,亟炊饭。五里至岩北,力疾登涯,与舟人期会于双牌。双牌者,永州南五十里之铺也。”
这是徐霞客游记里,最先提及“双牌”的两段话。她告诉我们,徐霞客从永州向南行游,是走路到达双牌的。他弃船而行的原因,是永州至双牌途中,有一座景致很优美、秦朝周贞实隐居过、黄山谷很喜爱、他自己也很想前往一游的“淡岩”;陆路近而水路远,莽撞的船夫不愿停下船等他去游岩。他甚至还听说,进贤江的发源地、离永州城西南七十里有个叫“龙洞”(今双牌何家洞)的地方,也值得一游,只是憾路更远而已。
他撑起自己有病的身躯,真的步行二十里,去游过淡岩,再继续往南向双牌走来。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他的游记。
我读他的游记,觉得他写双牌是从一条叫“阳江”的小江写起的。“三里为阳江。其江不能胜舟,西南自大叶江、小叶江来,至此东注于潇。”阳江,当是现今的向阳河,大叶江、小叶江地名则沿用至今。曹祖山、张家冲、陈皮铺、和尚岭、出水崖……掰着指头,信数过来,又都似熟非熟。
他看见一处奇异的石崖,向旁边一座庵里的僧人询间石崖的名称,获告知叫“出水崖”。他尽兴游览了今日被叫作青龙洞的“出水崖”,在他的游记里详尽地描述了洞内洞外的大美景致,说:“武陵渔当为移棹。予历选山栖佳胜,此为第一,而九疑尤溪村口稍次云。”意思是说,如此绝妙的风景,“将会令到了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把他的小船摇到这里来。我将可供游览居息的绝妙优美境地,作一番筛选比较,认为这里是第一,而九疑山尤溪村口还稍微次些。”
他从庵侧再往南行两里,看见有条溪水,从西南面山凹中流来,与阳溪差不多大。这溪水,当然就是今日流经双牌县城北郊良村的溧江。过了溧江一里,往东南转出山嘴,重新与潇水相遇。经此往西南溯江走三里,到双牌时,他正好发现,“适舟至”。
在他的游记里,还用了一段笔墨,去写唐永泰年间曾设在此的泷水县,以及辞去泷水县令之职居住在此、自称“丹崖翁”的唐节。说当年元结从道州来,经过唐节的住处,为他的住宅作了篇铭文并刻在宅中。我翻检元结的诗文,发现元结还真的写有一首《宿丹崖翁宅》,其中有句:“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鱼舟。”
徐霞客在游记里还写下了他的未尽之兴。离开双牌之前,他立身船头环视一番,有些疑惑:双牌……西南方很开阔,像是可以通达很远的地方。他目之遥望的地方,就是今之“尚仁里”。
我想,假如当年徐霞客知道,这个叫尚仁里的地方附近,有个叫九甲的村,村庄后面疑似有座或舜帝或有庳象王之墓;假如当年他知道,他回眸遥望过的地方就叫“承平洞”,即是隐居在淡岩里的秦人周贞实游玩过、写下“贞实来游”碑刻的地方,说不定他无论如何也会再走过去兴游一番的。
可惜,他就这么错过了。他继续乘着租下的那扁木舟,溯泷河而上,循着元结的欸乃之声去往道州,去赏濂溪之畔那一池莲花。
(田日曰,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有作品见于各报刊,出版散文集《潇水清清永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