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的地形图形似一个成年男性的侧影,其中湘江的中上游正好对应男性的颈部主动脉,象征着湘江对湖南省的生命线作用。湘江,作为湖南省内最大河流,被誉为湖南人的母亲河。
湘江也是一条充满乡愁的河流。秦始皇南征期间,为了连接珠江和长江水系,开挖了灵渠,这标志着湘江的源头。灵渠位于兴安县,这里是湘江发源地。秦朝开凿灵渠的士兵大多源自北方,他们以此表达思乡之情,因而将流向北方的河水命名为“相水”,而南流的则名为“离水”,这两条河流最终分别演变为今天的湘江和漓江。
关于湘江水系的图解:
湘江的主流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北侧,全长达公里。它穿越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最后流入洞庭湖。
湘江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其中衡阳以上部分称为上游,衡阳至长沙之间为中游,长沙以下为下游。湘江中上游的主要支流包括潇水、祁水、白水、舂(chōng)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涓水、连水、渌水等。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河流。
兴安县的地图描述:
一、湘江的发源地。
湘江最初起源于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的河谷,上游部分称为海洋河。海洋河流过兴安县和全州市。兴安县的县城湘漓镇,此名充满乡愁的意涵。
灌阳县的灌阳河是海洋河最大的支流,源自海洋山与都庞岭间的河谷,经过灌阳县城流入全州县的海洋河。
永州市的地理概述:
二、潇水。
潇水是湘江的第二大支流,同样是“潇湘”的象征。全长公里的潇水,从萌渚岭北侧发源,自南向北流过永州市,最后在零陵区注入湘江,为永州市人民的母亲河。
潇水分为多个河段,上游分为东江和西江两条源头,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汇合。从江华至道县段称为沱江,道县至零陵区段则称为潇水。永州市双牌县的双牌水库是当地最大的水库,也是主要的供水来源。
祁阳县的地图说明:
三、祁水和白水。
祁水和白水作为湘江的主要一级支流,分别流经祁阳县的南北两侧,为当地居民提供重要的水源。祁水全长公里,发源于邵阳县四明山东麓,自北向南流经邵阳县和祁阳县,最后在祁阳县城注入湘江。白水全长公里,发源于桂阳县的阳明山,自南向北流,最终在祁阳县白水镇注入湘江。
关于舂(chōng)陵水和耒水的详述:
四、耒水。
耒水全长公里,是湘江最大的支流。耒水的源头由浙水和沤江两条河流组成,其中浙水发源于汝南县耒山北侧,而沤江源自湘赣交界的万洋山。耒水的主要源头认为是沤江。
耒水河段多样,从源头至黄草坪称为沤江,黄草坪至永兴县称为东江,永兴县至衡阳市区则称为耒水。郴州市的东江水库是该市最大的水库,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五、舂(chōng)陵水。
舂陵水全长公里,源于九嶷山北侧,自北向南流经郴州市和衡阳市,最终在衡南县的茭河口注入湘江。舂陵水是常宁市和耒阳市的自然边界。
舂陵水的名字源自东汉光武帝的祖先刘买。东汉时期,此地有名为舂山,刘买被封为舂陵候,后人以此纪念他,将河流命名为舂陵水。
六、蒸水。
蒸水全长公里,是湘江左岸的重要一级支流。它源于邵东县的蒸源村,整个河流走向呈“L”型。蒸水为衡阳县人民的母亲河,最终在衡阳市石鼓区注入湘江,石鼓书院,我国四大书院之首,就位于其附近。